品味,是一個人對美的理解和鑒賞能力,而藝術品味,則是對藝術之美的領悟。很多人認為藝術品味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,或者是長期藝術熏陶的結果。但實際上,培養藝術品味可以從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情做起,比如吃東西。

吃,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,但吃得有品味,卻需要後天的修養。美食與藝術一樣,都是人類審美創造的結晶。一道菜的色、香、味、形、意俱佳,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。欣賞美食,品味美食,和欣賞藝術有異曲同工之妙。正所謂"美食家與美術家一樣,都是藝術家"。

品味美食,首先要學會欣賞食物的色彩。正如繪畫講究色彩搭配,一道菜的色彩也應該和諧雅致。中國傳統的"紅綠相間,黃白相映",日本料理的"五彩十色",無不體現出深厚的美學功底。觀察食物的色彩,能夠提升我們對色彩的敏感度,這對欣賞繪畫和其他視覺藝術大有裨益。

其次,品味美食要注重食物的造型。烹飪講究"食如其形,形如其物",講究刀工與擺盤,將平凡的食材雕琢成藝術品。日本的果子,中國的點心,都是令人賞心悅目的"可食藝術"。欣賞食物的造型,能夠訓練我們對形態、比例、構圖的理解,這與鑒賞雕塑、建築等立體藝術不謀而合。

再者,品味美食需要細細體會食物的質地與口感。不同食材有不同的軟硬、粗細、脆嫩,豐富多變的口感帶來不同的美感體驗。這種對質感的敏銳,與鑒賞工藝美術如陶瓷、織物等如出一轍。藝術的本質是創造美好的感官體驗,而飲食恰恰提供了最直接、最普遍的感官之美。

更重要的是,品味美食可以提升我們的審美想像力。許多菜餚的命名與裝盤都別具匠心,或詩情畫意,或風趣幽默,啟發我們跳脫日常思維的桎梏,用藝術的眼光重新審視世界。"國士無雙""游龍戲鳳""佛跳牆"這些極富想像力的菜名,不正是一種創意的體現嗎?而這種創意,正是一切藝術的源泉。

當然,品味美食並非為了食物本身,而是為了培養一種審美情趣,一種發現美、創造美的能力。這種能力不僅適用於飲食,也適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。從飲食開始,我們可以逐漸提升對生活的品位要求,無論是穿衣、住房,還是言談舉止,都漸漸顯露出藝術家般的氣質。

總之,培養藝術品味,不必局限於藝術殿堂,而應該從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做起,吃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。美食與藝術一樣,都是感性與理性的結合,都需要不斷提升我們發現美、理解美、創造美的能力。讓我們從下一頓飯開始,在日常的點滴中,慢慢培養屬於自己的藝術品味。正如林語堂所說:"生活本身就是一種藝術。把日常瑣事做得美而有趣,也是種天才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