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是否曾經站在一件喜歡的陶藝作品前面,想著:這麼漂亮的作品是怎麼被創作出來的? 多數人,都對一件藝術品的誕生過程非常好奇。


今天我們就以㚕磬 2020 年在日本東海傳統工藝展入賞作品《天青器》為例,讓我們一步一步的來看,一塊泥土是如何燒製成漂亮的藝術品。

這一次,我們記錄了創作過程,剪輯成 10 分鐘的影片,您可以單純欣賞完影片,或是搭配文字導覽,進而了解每個步驟的詳細介紹。

透過這個導覽影片,您將會知道一件陶藝作品是怎麼創作出來的。 首度公開完整的青瓷創作流程。內容精彩,馬上開始吧!

HandMade創作過程
  • (00:03)
    配土與練土攪拌
    每一種釉色,需要選擇相對搭配的土!為什麼要選土呢?用一個您可以了解的概念,就像水彩要用水彩紙、油畫要用油畫布一樣,㚕磬會自己調配出適合自己青瓷釉的陶土。配土,也是創作上第一要注意的重要事。在影片當中,我們用的是龍泉地區的兩種土與日本土做適當的混合、攪拌。
  • (00:53)
    揉土
    菊花揉,一種手工練土的方式,在揉壓的過程會出現形似菊花一瓣一瓣的樣子,反覆下壓、揉按的動作將土團中的空氣擠壓到表面,減少殘留在內部的空氣,幫助之後的燒窯更穩定,提高良率。
  • (01:05)
    拉胚
    拉胚是不是最熟悉,也是覺得最神奇的部分?簡單來說:將土團放在轆轤上,利用轆轤旋轉時的離心力,配合雙手的動作將土胚拉高、開洞、拉薄,形塑出想要的樣子。
  • (04:26)
    靜置陰乾
    維持土胚在一個好修整的濕度是一個經驗,以這件天青器為例,上面乾得比下面快,避免上半部乾過頭、下半部還潮濕,上半部就需要做一些保濕的措施、下半部要烘乾的處理,必須對濕度做很好的控管。
  • (04:40)
    修胚 – 確定作品造型線條
    從影片來看,天青器這件作品修胚分兩個階段:濕修和乾修。前面階段作品還沒乾透的時候,㚕磬會利用金屬刮刀、刨片,將拉胚的痕跡修整掉,讓表面平滑,原本為了穩定重心特別留厚的底部這時將它修薄,整體線條雛型已經慢慢出來。
  • (07:37)
    素燒
    依照工法,都會經過 2~3 次的窯燒。第一次的進窯稱作「素燒」。這個步驟是將原本脆弱的作品土胚燒成紅磚的硬度。土胚經過火燒成磚的質地,就不易碎掉,泥胚才不會遇到水化掉。等待素燒完成的同時,開始配釉。
  • (07:54)
    配釉與上釉
    將這些礦石原料粉,調水過篩之後,成為一種很像草莓優酪乳的質地。之後,上釉是用噴槍一層一層地將釉水噴在胚體上面。由於青瓷需要很厚的釉,所以這個部分得重複施作好幾次,經過【噴釉 -> 陰乾 -> 再噴釉…】的過程,原則上,會花三天做完上釉的步驟。
  • (09:58)
    燒窯、作品出窯
    上釉完成後就可以進行第二次燒窯,燒這件天青器溫度控制在 1280度 orton con 9 還原燒氣氛,顧好窯,守著這些原則,就像每一個步驟踏實地做好。

    四天之後,出窯…第二次出窯的尺寸大約又再縮小 10% 左右,看到它美麗的器型與溫潤的釉色,這一切就大功告成。

結論

一件優秀的作品,從配土到燒製出爐,每個步驟都是環環相扣,我堅信:做好每個細節是創造出優良作品的不二法門! 

 這件曾在日本屢獲殊榮的作品,不僅展現了它的卓越之處,更代表了日本傳統工藝協會對於㚕磬青瓷創作的高度肯定。這不正是證明了它的非凡價值嗎? 

 如果您對於陶藝創作還有其他疑問或想法,歡迎與我們交流,並來到我們㚕磬窯藝廊一睹作品風采。我們期待著您的蒞臨!